【甘肃农民报|新甘肃】从“小特产”到产业新星——天水花牛苹果的蝶变之路
麦积新闻网:(2025-09-11 11:00:33) 来源:新甘肃 甘肃农民报 作者:新甘肃·甘肃农民报记者 郭彦英
在西北黄土高原的怀抱中,滋养着天水市独特的自然禀赋,孕育出了声名远扬的花牛苹果。小小苹果从最初的小范围种植,到如今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,天水花牛苹果上演了一场生动的产业变革,实现了从“种得好”到“卖得俏”,再到产业新星的华丽转身,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。
金秋时节,在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,颗颗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枝头。智能滴灌系统沿着整齐排列的果树铺设,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,实现精准灌溉。这一系统不仅节约了水资源,还确保每棵果树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。果园内的智慧农业大屏上,土壤养分含量、病虫害预警等数据一目了然,果农们只需轻点鼠标,就能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,现代化的新质生产力气息扑面而来。
花牛苹果在天水的种植历史,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。70年前,花牛苹果的种植还处于自发的零星栽植阶段,品种混杂,产量和品质都不高。那时,果农们靠天吃饭,种植方式粗放,浇水、施肥、打药全凭经验。1965年,花牛苹果在香港试销大获成功,从此打响品牌。后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,特别是近年来,天水市与全国农业领域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开展品种保护与培育行动,花牛苹果的品种不断优化,“元帅系”等品种凭借其甜蜜多汁、肉质细密、口感松脆、香气浓郁的特点,畅销全国市场,还出口国外,花牛苹果成为全国“金名片”。
“以前浇水要靠人工挑水或者拉水,现在有了智能滴灌,省时省力又精准。”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正全说,无人机喷药也成为果园管理的新帮手,可以快速、均匀地将农药喷洒在果园中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接触农药的风险。
如今,随着科技的进步,在花牛苹果的种植过程中,各种新技术、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果园管理。加之天水市与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紧密合作,致力于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,一系列适应性强、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已被选育推广,传统老果园也在更新换代、改良栽培模式等技术的应用下,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记者采访获悉,自2023年起,天水市采取“以奖代补”方式,改造提升以花牛苹果为主的老旧果园10万亩以上,示范带动全市果品产业提质增效。目前已累计完成改造提升7.15万亩。
多年来,天水市委、市政府按照“区域化布局、标准化生产、规模化发展、品牌化营销”的思路,大力发展以花牛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。花牛苹果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,是目前天水市果品产业中种植面积最大、效益最显著、受益农户最多的拳头产品。当下,天水市已形成了以麦积、秦州、秦安等县区为主的渭河流域南北浅山区优质花牛苹果产业带,种植面积达86.4万亩,产量210.6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103.2亿元。
在花牛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,品种保护和电商助农成为筑牢“品牌护城河”的关键。天水市构建线上线下多元营销体系,打造全方位营销矩阵。线上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,线下积极对接北京新发地、广州江南等大型市场,深度开展品牌推广和节会营销。完成了从“种得好”到“卖得俏”的链条闭环。
“天水花牛苹果沿着科技赋能的主线,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。并在扩量、提质、延链、增效上提档升级。”武正全坦言。智慧果园管理培训,让新农人“一看就会”;企业对接深加工,将果汁拓展到果脆片等多元产品;最终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机制,让品牌溢价转化为果农实实在在的收入,也为乡村振兴贡献苹果产业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