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乡村振兴看发展】麦积区:葡萄满藤架 “葡”写致富曲
麦积新闻网:(2025-08-08 21:06:27) 来源:麦积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:刘秋钰 董怡凡 董洁 褚艳玉 莫哲涛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(记者 刘秋钰 董怡凡 董洁 褚艳玉 莫哲涛)秋风送爽,硕果盈枝。八月的麦积,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甜香,广袤田园里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挂满藤架,预示着又一年葡萄丰收季的到来。今年,麦积区葡萄长势喜人,产业发展势头强劲,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“甜蜜引擎”。
在社棠镇的葡萄园里,“巨峰”葡萄已进入成熟关键期,紫红透亮的果实密密匝匝垂挂枝头,宛如串串紫玉玛瑙,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光泽。“今年天气好,葡萄长得也特别好,串型大、颗粒大、色度好,吃起来也特别甜。希望能有好行情,卖个好价钱,我们就心满意足了。”种植户高在义的话语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。
“这几年葡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,多亏了区上组织的技术培训。”柏林村党支部书记潘金喜说,“今年我还有幸参加了全国葡萄病虫害防治培训,技术和认知提升很大。目前‘巨峰’已大量上市,‘阳光玫瑰’20多天后上市,‘夏黑’‘黑皇’等新品也将陆续面市。”柏林村凭借独特的水土气候条件,加之科学种植与精细化管理技术推广,所产“巨峰”葡萄粒大、色艳、汁多、味甜,在市场上久负盛名。
社棠镇葡萄种植历史悠久,“巨峰”是该镇传统主栽葡萄品种,承载了几代果农的生计与记忆。2003年,社棠镇注册“下曲葡萄”商标,“巨峰”等系列葡萄获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及中国农业协会葡萄分会“金奖”。
“下曲、柏林、石岭、郭坪、东家山等5村于2002年组成中山流域葡萄基地,种植面积5000余亩,年产量1700多万斤,年产值6000万元,是‘全国最大的山地鲜食葡萄基地’和‘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’。2009年,下曲葡萄被评为‘中国知名特产’。葡萄产业收入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0%,已成为全镇农业重要支柱产业。”社棠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霍耀宗说。
在社棠镇葡萄园一片“紫红”的同时,甘泉镇葡萄园里一片“青翠”。甘泉镇主打品种“阳光玫瑰”声名鹊起,成为该镇特色农业的新名片。
走进种植大户贾向东的连片葡萄大棚,青绿饱满的“阳光玫瑰”挂满枝头,圆润如翠玉,散发淡淡的玫瑰香。贾向东正仔细检查果实生长情况。他介绍,“阳光玫瑰”对管理技术要求高,需要严格控产、精细疏果以保证品质。目前,“阳光玫瑰”正值糖分积累关键期,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。“我的园子有30亩,今年预计产量11万斤,目前已有6万斤葡萄被上海、嘉兴、北京等地的客商预订。”贾向东说。
近年来,麦积区立足资源禀赋,科学规划葡萄产业发展布局,在社棠、甘泉、新阳等镇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葡萄产业带。通过“科技+产业”双轮驱动,全区葡萄产业实现了质的提升。在技术支撑方面,区农技人员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,推广绿色防控、水肥一体化、果实套袋等实用关键技术,并引进优质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;在产销衔接方面,通过合作社带动、农超对接、电商平台拓展等方式,实现优质优价。据统计,目前麦积区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.03万亩,年总产量4.8万吨,产值突破3亿元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,既装点了麦积大地的绿色生态画卷,更串起了乡村振兴的产业链条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甜蜜产业”。【编辑 姚苗】